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0/5833932.html

“霜打柿子红如火。”霜降时节正是柿子成熟的时节,黄橙橙的大盖柿,红艳艳的火晶柿,硬的、软的、脆的、绵的,使人心中充满了一种美不胜收的丰收喜悦。

柿子除含有大量的糖类、维生素C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P和钙、磷、铁、钾、锰、碘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淀粉、果胶等,无愧于“果中圣品”之名。

柿子

性味:

性味甘涩,微寒

功效:

清热润肺,止渴涩肠。适用于燥热咳嗽,口疮,吐血,痔疮出血等症。

美味柿子,浑身是宝

柿饼:

有润肺化痰宁嗽、清热涩肠止血之效,常用于治吐血、咳血、血淋等症,单用还可治痔疮出血。

柿蒂:

性温,味苦涩,温中化气,可治呃逆及夜尿症等。

柿霜:

为柿饼日晒夜露后生在表皮的白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润燥、化痰之功,可治肺热燥咳、咽喉干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等症。

柿皮:

可治疗疮、肿毒等。

用时将柿皮贴于病变部位,敷10分钟。

柿树根皮:

具有凉血、止血之功。

柿树皮:

可治下血及烫伤。

柿树叶:

清热解毒、止咳、凉血、降压、软化血管等,可治咳喘、肺气肿等症。

柿叶三片,开水浸泡当茶饮,治疗咽炎效果好。取柿叶与山楂各10g,代茶饮,可降低血脂和稳定血压。

胃柿石是如何形成的?

1.柿子所含的果胶和树胶遇到胃酸后可凝集、粘合成块;

2.所含的鞣酸可和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质,沉淀在胃内;

3.胃酸与鞣酸作用还可形成一种粘稠的胶状物,此种物质与进食植物的纤维、皮、子及食物残渣粘合,经胃的蠕动后形成巨大团块状。

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胃柿石?

1.涩的柿子:柿子的涩味来自其细胞中的鞣酸(又称单宁、单宁酸、没食子酸)。

2.生的柿子:柿子中的鞣酸含量与柿子的成熟度有关,当柿子没有成熟时,鞣酸含量较

高,但熟透后的柿子鞣酸就很少了。

3.柿子皮: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特别是果肉外皮层。

4.空腹吃柿子。

5.与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同食。

柿子常用脱涩小技巧

1.将柿子与梨、苹果等分层排放在密闭容器内,一般经4-5天即可。

2.将柿子埋入米缸或谷糠中,一般4-5天即可。

3.柿子喷上白酒后放入容器中密闭,一般3天即可。

脆柿子和软柿子,选哪个?

软柿子和脆柿子主要是果胶的形态不一样,营养成分上却没什么差别,各凭喜好选择。

白霜越多的柿饼越好吗?

白霜的主要成分是糖,从现在的健康角度讲应该少吃为好。

此外这层白霜容易被做手脚,比如在表面沾一层淀粉或滑石粉,一方面避免糖霜吸潮,一方面可以让柿饼更白,更漂亮。

因此在买柿饼的时候,如果白霜特别多,而且一抖就掉,或用手拿过之后手上有很多白粉的,须谨慎购买。

柿饼鸭梨汤

原料:

柿饼3个,鸭梨1个,冰糖少许。

做法:

将鸭梨去核切块,同切块的柿饼共入锅中,加水煮熟,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

鸭梨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柿饼亦有清热润肺之效。配用冰糖意在助其清热润肺生津之功。对小儿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宜忌:

宜辅食萝卜、木耳、银耳、南瓜等润肺止咳,育阴清热之品。忌食辣椒、大蒜、肥肉等辛燥厚腻之物。

柿蒂丁香生姜汤

原料:

柿蒂7个,丁香6克,生姜6片。

做法:

将三味药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

功效:

柿蒂含糖类、单宁、三萜酸和桦树脂酸等成分,治疗呃逆、夜尿症及百日咳有明显疗效。丁香辛温纯阳,能温暖脾胃,壮阳泄肺而降逆气,为治虚寒呃逆之要药。生姜亦能暖胃降逆。三味同用对治疗胃寒呃逆有显效。

宜忌:

宜辅食刀豆、生姜、干姜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品。忌食寒凉性食物。

加减:

本方减去丁香、生姜,加入竹叶30克、生石膏45克,共水煎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白糖少许,粳米克,煮粥服食。对于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胃火上逆型呃逆有效。

小知识

胃寒呃逆:

呃声沉缓有力,遇冷易发,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甚,饮食减少,口不渴,苔白,脉迟缓等症状。

润肺养颜粥

做法:

柿饼50克,绿豆克,粳米适量。先把米淘净,加入绿豆、毫升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60分钟,再加入切碎的柿饼,同煮20分钟后食用。

功效:

清热养颜、润肺平疮。

温馨提示

不宜空腹吃柿子。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状态下它们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变成大小不等的硬块。

不宜食后大量饮茶。

不宜与甘薯同食。

不宜与螃蟹等海鲜同食。

贫血、便秘、糖尿病以及脾胃虚寒、体弱多病、病后初愈、产后气虚、外感风寒等患者不宜多食。

酒后不宜食用。

不宜贪食,每日克内为宜。

不宜食用未成熟的柿子,食后应及时刷牙。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cx/1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