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气,外行吃人参,内行只吃它
肺气虚损不足临床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 中药黄芪,是补药之长,药用历史迄今已有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量。 中医对它的运用更是广泛,它可以补气、生血、缓解胃下垂、改善体质,还可以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为什么比人参还好?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补气力量大,疗效快,却容易上火。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症。 黄芪补气,力量比较小,起效缓慢渐渐增加,不容易胸闷上火。 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和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黄芪是补气良药,侧重补肺气。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敛汗固脱之功效,与党参一样,都是补气中药。 然而两者仍有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药党参侧重补脾气,而中药黄芪,侧重补肺气。 生黄芪、炙黄芪的区别 区别一:生黄芪为晒干还生的药材,而炙黄芪为炒熟药材,炙黄芪就是用生黄芪加蜜炙熟。 区别二:一般来说,补气固表(提高抵抗力),健脾利湿(消肿)要用生黄芪。 区别三:炙黄芪擅长益气补中、治疗脾气亏虚,内脏出现下垂等情况,比如胃下垂。 黄芪的4种日常吃法 1、干嚼 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泡茶 黄芪片5~10克(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15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3、煮粥 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4、烹饪 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了解更多肺部健康知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gb/1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家国医馆厉害了,到底咋厉害谁看谁知道
- 下一篇文章: 辨别宝宝肺炎早期症状,别和普通感冒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