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上升,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又要来了。

人的生理节律与自然的四季轮转息息相关。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因此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所谓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因冬季阴盛阳衰,患者机体也多为阳气不足,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而夏治原理,则是三伏天自然界及机体阳气最旺,通过中药贴敷、针灸等措施,温阳散寒、运脾燥湿、活血通络,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或缓解,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冬病有哪些:

1.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3.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4.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

5.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6.骨伤类疾病: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

冬病怎么治?

三伏贴——

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针对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治疗,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

三伏贴古时被称作天疱敷,因为贴敷之后大多会起泡或红疹。

在贴敷时,出现轻微或者可以忍受的痛、痒,可坚持贴满4到6小时,不能忍耐可随时揭掉,并用热毛巾擦去残留药物。

贴敷以后,不要立即洗澡,饮食宜清淡,且不可贪凉。

但其实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还有哪些调理神器呢?

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参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的代表性方法。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在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开始施灸。

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进行艾灸及穴位贴敷,可帮助人体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膏方并非是冬季“专利”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冬病的人群多属于寒性体质,在夏季这个疾病的缓解期进行中医药调理,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未病先防,那么到了冬季后他们发病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此外,长期虚劳者、肺结核恢复期患者可常年服用膏方调理,包括夏季,因为膏方吸收效果好。

需要注意的是,冬病夏治虽好,但并不是人人都合适,需要精准“对号入座”。

谨遵医嘱,“千人一方”千万不可取。

赞赏

长按







































2018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gb/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