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偏爱标准化的企服投资机构会经历什么?作者

王学琛采访

王学琛、小沐、火柴Q编辑

火柴Q塑造者No.65成立两年,专注企业服务领域的早期机构靖亚资本(以下称靖亚)正逐渐打响自己的名号;在寒冬里,名声严格绑定在市场表现上,部分靖亚的代表项目正逆势获得大额融资:年9月,靖亚投资领头Pre-A轮的AI企业服务公司循环智能(RecurrentAI)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和华山资本,这是循环智能半年内的第二轮融资。1个月后,靖亚投资组合中的e签宝获得由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领头的6.5亿元C轮融资创下中国电子签名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记录。再之前,作为靖亚的第一个项目,创立于年的新零售科技公司图匠数据(ImageDT)又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轮新融资,总金额达数亿人民币。两年内,靖亚以不算快的节奏,总共投资了12家企业,其中75%已进入下一轮融资,红杉资本、晨兴资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线基金或巨头均参与了这些公司的后续融资。以现在的时间点看,侧重企业服务算不上标新立异,但是三年前靖亚资本成立时,市场还有颇多诱惑和新概念,对外明确表达“只投企业服务”,姿态颇为冒险。更冒险的在于,靖亚非常偏好产品化、标准化的轻量企业服务模式。而从兴起于年,回暖于年,此后又几度沉浮的中国企业服务市场,尤其是SaaS公司的已有尝试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水土不服的“洋思路”。至今,中国市场还没在这条路上长出真正越过拐点、放量增长且现金流十分漂亮的明星公司。大量从业者已经认清了必须阶段性抛弃表面化的“效率”,先在满足客户的多样贴身需求和公司自身的高效发展之间学会走平衡木。而靖亚资本创始合伙人郑靖伟(周围人更多称呼他Peter)却认为,如果企业服务公司更多做定制化,注定会沦为外包公司而非软件公司,无论是自己的拓展性、未来系统的维护还是公司自身成长空间都会受很大影响。郑靖伟相信,软件而非外包,才是被验证的,改变世界的有效方式——让世界更有连接感与效率。有意思的是,这种常被认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高谈阔论”,其实出自一位toB行业老兵。创办靖亚之前,Peter拥有25年企业软件公司的从业经历,服务过FedEx、Oracle、eBay、腾讯等一流企业,又有三次创业并成功退出的经验。郑靖伟和靖亚的坚持,开启了一个不算新却值得被反复玩味的思考:美国toB市场已经验证的逻辑真在中国走不通吗?这个答案如果在以前是Yes,现在呢?本文,「甲子光年」深度采访了靖亚资本的四位合伙人郑靖伟(下称Peter)、何沛、任晓东和潘祖辉以及e签宝、循环智能、图匠和特赞等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美国知名企业服务领域投资机构EmergenceCapital创始管理合伙人JasonGreen、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金沙江创投合伙人张予彤、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等投资同行和合作伙伴,他们从不同角度共同描摹了,一家年纪尚轻,对标准化、高效率toB之路有独特坚持的投资机构,在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经历了什么。1.冒险爱好者在投资时,对某种风格有深度偏好,同时意味着两种可能性:超额的风险和超额的收益。年10月23日,在靖亚与其合作伙伴——投出了Salesforce等重要SaaS玩家的美国知名企业服务VCEmergenceCapital共同举行的论坛上,同行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直接在圆桌环节问靖亚:(只投早期企业服务公司)会不会有系统性风险?关于为何在年走上这条有“系统性风险”之虞的路,有过25年toB工作经验加创业经历的Peter和他的合伙人已有充分思考。其实说来都是常识性地推理:一看外部的市场和时机——在年初,Peter在看到供给侧改革下,企业人力成本增加、降本增效提上日程,同时,很多公司没有IT基础设施,转型比较迫切。“中国的toB市场到达了一个爆发点。”靖亚的投资合伙人、LP潘祖辉告诉「甲子光年」,这是他们当时的判断。二看自己的能力和禀赋——企业服务领域往往比拼的是投资人对行业的认知。“今天企业除了员工薪资、福利之外,在两个领域花钱最多:一个是IT基础设施,在云计算时代更多将是软件;另一个是营销与销售。”而创立过被阿里收购的易传媒,又在腾讯广告部门做过高管的Peter恰恰最熟悉、擅长营销与销售领域。而靖亚险中之险的选择,即对产品化、标准化的轻量企业服务模式的偏好则和他们的合作伙伴、Peter创办易传媒时的天使投资人EmergenceCapital的创始管理合伙人JasonGreen有关。EmergenceCapital不仅是Salesforce的早期投资机构,同时也是Zoom、Veeva、Box、SuccessFactors、Yammer、Bil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kz/1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