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和明医万太保与疑难杂病一决高下
君和明医万太保 与疑难杂病一决高下 采访 唐晔编辑 刘彦杰 《人物介绍》 万太保,曾任玄武区政协委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医药杂志、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第一届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擅治各类疑难杂症,尤对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有独特见解。其中医外治对癫痫、中风、脱发、烫伤、痤疮等有较好疗效。 南京君和堂出诊时间:中山馆周二上午,周四周六下午 采访笔记“中医面前,没有看不好的病,只有看不好病的人。没把病治好,是医生道行不够。做中医,每时每刻都要修行呢。” 南京君和堂坐诊医生,副主任医师万太保,中医肿瘤专家,擅治中医内外科疑难杂症。 他擅治肿瘤,有人称他神断,据说最神的一次,他预测某个病人的存活时间只差一天。“我的病人,平均生存十几年,最长近三十年。”他有许多粉丝,福建帮,安徽帮,病人称他,“手到万病除,太平保全家。” 他说,看肿瘤这么多年,就总结出几句话,“该扶正时就扶正,该消瘤就消瘤,孰轻孰重,在乎方寸。” 他对西医的认识,也有了螺旋式的转变,从盲从,到反对,到科学判断,准确决策。 他说,这辈子对中医的信念,来自于锥心刻骨的两桩事,“全是家里的,让我赶上了。”一桩,二十五年前,事关两岁的儿子,十几天连续的抽搐,半边面孔歪斜,神志不清,医院都束手无策,“医院,开颅,成功率是百分之五。”他不肯,抱着孩子,背着两个氧气袋就回家了。接下去的一个月,他如痴了一般,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整天跑图书馆,查文献,然后从各种单方,验方中找出对症的,一帖帖试给孩子,“那段时间,内心无比焦灼,寝不脱衣,食之无味,蓬头垢面,胡茬老长。”一个月后,孩子有了转机,再一个月,孩子有了意识,能叫人了,半年后,孩子基本复原,如今早已走上工作岗位。 “这段往事,有时会说给他听,不要求回报,只是告诉他,他的命,是中医救的。”后来,在治疗孩子过程中使用的验方,他收藏了,发展了,“复方祛痰散”治愈了无数病人。“喉咙里有痰无法自吐的肿瘤患者,以此为福音。” 另一则,事关母亲。十七年前,八十岁母亲查出胃癌,西医只有手术,他和父母商量后,决定中药一搏,此时,他已经看了七八百例肿瘤,并不信“能医不自医”的诅咒。辨证论治,并无牵挂,十年后,老母仙逝,非关肿瘤。 他说,自己是看杂病的,别人看不好的,没法看的,他照单全收,脱发,硬皮症,中风,“最好是名医都不愿意看的,治好了,有成就感。” 我想,他最愿意说的一句话是,拦住它。它是病妖,在他的背后是无助的眼神,面前是执着镰刀的死神,他说,放马过来吧,我们一决高下。 他希望他的那些病人,可以忘掉疾病,忘掉死亡,忘掉世界上所有的坟墓。 1种树久成荫万太保的父亲是一名机关干部,五七干校的时候,向同寮的一位老中医请教,学得了一手针灸的绝活,虽然并不是医生,却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本来躺在床上的人,经过他的针灸后,当场就能走路了。这些看在年少的万太保眼里,觉得中医充满神奇。 也许是因为对于中医的向往,万太保的父亲一心让儿子从医。年恢复高考后,万太保如愿考入了南京中医学院淮阴班,86年进入医院、医院(原名玄武区珠江路卫生院)工作。他曾任该院副主任医师,并在千禧年初,被上级任命为南京玄武门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可是升任副院长的他,上任当天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门诊室,依旧在第一线为病人看病。 他对他的同事说,衡量医生的标准是,病人的复诊率,以及口碑的传播率。“谁都有一技之长,但是,病看的好不好,是病人说了算,复诊率高,看完一个病人,他再带来五个,说明你真的医术高。一个带五个是有诀窍的。第一,医生要把病人当做一回事,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最根本的;第二,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站在他的位置,尽可能去帮他解决问题。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不吝请教。找经典、找文献,向同行学习。从别人没看好的病例里,也可以学到很多——他没有看好,按照他的方法继续走,势必行不通,所以必须另辟蹊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前面医生的治疗思路是对的,只是某些药物没有到位,此时只要稍作调整,就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走时医生看病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tz/2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癌晚期就没救
- 下一篇文章: 身体好不好,一摸三看就知道只需一招,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