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笔者在上一篇胸外医生看肺气肿的系列文章之《胸外医生看肺气肿之一:气胸气胸我真懂(点击可阅读原文))》讨论了严重肺气肿合并气胸的处理,笔者认为此状况其实易于处理且效果良好。将上期倡导的理念延伸,本期的胸外医生看肺气肿进入第二弹。笔者认为在有胸外科医生兜底的情况下,肿瘤科或者呼吸内科医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对严重肺气肿的患者实施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PTNB)的操作。解题思想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PTNB)是临床中很常见的操作,但对于有严重肺气肿的患者常常列为禁忌。

CT定位下皮肺穿刺对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常属禁忌

禁忌者,事不可为也。然而,严重肺气肿是否真的是PTNB的禁忌?

笔者的看法,如果目光局限在PTNB本身,严重肺气肿PTNB出现并发症的机会确实大,列为禁忌实属正常反馈,但如果放眼于整个处理链,特别是有胸外科医生的参与作为兜底,则严重肺气肿的PTNB很多时候就不再是禁忌。实际上,所谓禁忌症,一方面是临床医生要注意的警戒线,另一方面也是临床医生应该努力去突破的堡垒。

知其然,亦须知其所以然。先说作为禁忌的原因。

PTNB大多数情况下会扎破肺(病灶已经侵犯胸壁者除外)。严重肺气肿的患者肺质地差肺功能也差,肺扎破后出现如果出现气胸(记住是如果,而不是必然)将导致肺压缩,从而进一步影响肺功能。原本底子就差,现在又雪上加霜,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显著呼吸困难,处理若不及时甚至可以发生严重后果。

重点又回到了处理严重肺气肿的气胸。

新的两个问题又来了:

第一,PTNB一定会发生气胸吗?

其实不一定会产生气胸。在胸腔广泛粘连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气胸,此时穿刺是安全的。不过还是如此前文章说的那样,准确判断粘连不容易,这种美好的状况不是临床实际中的底限思维。

第二,若确实发生气胸,不能处理吗?

料敌从严这才是临床中的底限思维。严重肺气肿合并气胸实际上可以处理,也不难处理,但必须要有处理的准备并及早处理。

穿刺现场要有放置细管闭式引流的准备,后续的工作则要考虑是否与胸外科合作兜底。现场的处理:在完成穿刺操作获取足量样本后,不急于将穿刺针鞘拔除,而是将穿刺针鞘退到壁层胸膜外,然后再扫CT,看是否有气胸。若有气胸则重新入针,在钢丝引导下置入细引流管,接水封瓶,回到病房后再接负压吸引。

放置细管闭式引流

气胸如果持续将如何处理?在胸外医生看肺气肿系列文之一:《胸外医生看肺气肿之一:气胸气胸我真懂》(点击可阅读原文),笔者已经阐述了此种情况是胸外科医生最擅长处理的状况,无论保守还是手术,想处理气胸还是想同时处理气喘,都是在可控的范围。

所以,没有准备又不能兜底处理,原来的禁忌就还是禁忌,有准备且能处理,原来禁忌也就不是禁忌了。

病例报告下面用临床实例来说说治疗的思路。

患者男性,66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肺肿物10月”入院。既往有肺气肿病史。病人10个月前首先就诊于内科,高度怀疑左上肺癌,但未能确诊。与首诊医生沟通,从明确诊断的角度,首诊医生给了两个可能的方案,一是CT定位下皮肺穿刺获取标本明确病例,二是手术切除病灶,但因为肺功能太差,两者都是有风险的。患者本身就担心自身的肺功能状况,听此言后患者及家属更加犹豫。犹豫之中10个月就过去了,期间病灶逐渐增大,问题不是等就能避过去的,还是要处理。此后再次入院并转到了胸外科。以下是患者术前的检查资料。

左上肺病灶,随访期间逐渐增大患者当时的肺功能极差,FEV1只占预计值的27%患者本次入院肺功能增加了1%,还是极差

针对患者转诊目的,治疗组给了方案:

方案一:PTNB明确病理。从操作而言此方案最简单,但仅仅是明确病理诊断而非治疗措施,是为了后续的治疗做准备。当然,有可能出现气胸。

方案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切除病灶既能明确诊断,也是治疗措施。此方案最不愿面对的局面是胸腔广泛粘连,如果胸腔有广泛粘连,手术后大概率会出现漏气,结局可能得不偿失。

方案三:如果远处没有转移迹象,也可以考虑肺移植。这个方案是革命,改变最大,自体肺不论粘连与否破损与否都要切除,处理原发病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状况,生活质量的提高最大,但前提是必须远处没有转移且患者更在乎生活质量的改善。此方案术后需要终生服用抗排斥药物,经济支出是最大的。

家属听后回应:

穿刺不是禁忌吗?此前一直无法明确病理,就是因为担心肺功能太差而不敢进行这些处理啊。另外肺移植不考虑了,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顾虑。

治疗组解释:

穿刺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显著粘连,则不会有气胸或气胸不会明显,此时穿刺会自然是安全的;二是如果没有明显粘连,则当然有可能造成气胸,但这种情况下,按治疗组积累的处理经验看,一是保守治疗通常也就可以了,只是置管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二是即使采取手术兜底处理,总体也是安全的,病人术后的呼吸状况基本上不会比手术前差,而且术后住院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如果患者不是坚决抗拒手术的话,从处理链上看,都是安全可控的。

家属当晚进行了家庭会议,第二天回复:选择PTNB,待明确病理后再决定进一步处理方案。

于是安排进行了经皮肺穿刺,操作很顺利,也确实发生了气胸,所幸量不多,吸氧后可以耐受,也就没有置管引流。

PTNB后有少量气胸,可以判断胸腔无明显粘连

病理报告为鳞癌。又再次与患方沟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方案1:进一步分子病理分析以药物治疗。因是鳞癌,后续治疗大概率为化疗,或化疗+免疫治疗,或免疫治疗,或化疗+其它治疗,等。

方案2:按患者穿刺后对气胸的耐受情况看,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切除原发病灶。

方案3:既然已经安全接受了穿刺活检,也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或冷冻。

了解了相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利弊,以及不同方案可能的费用情况后,患者及家属再次进行家庭会议后回复:选择手术治疗。

接下来患者接受了胸腔镜左上肺大楔型切除术,切除了病灶并将相关淋巴结取样。手术中证实胸腔内仅少许索条状粘连带,除此外基本没有粘连,手术操作过程很容易。由于病灶大,肺的切缘较长,同时因患者的经济因素,未能全程使用垫片,术毕检查发现钉仓的相接处有漏气,用5-0prolene线缝合修补,术中试漏未见漏气。

各种垫片可以有效防止严重肺气肿肺切缘的漏气手术当晚的胸片显示左肺复张欠佳,于是予以负压吸引,复查见肺复张良好。术后当晚及第1天胸片所见,箭头为肺压缩缘术后第2天胸管出现少许漏气,观察3日后,予以冲洗型安尔碘胸腔内注射1次。药物粘连的几大神器

在术后1周顺利拔除掉所有胸管。术后第7天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可予以出院。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

术后1周拔胸管后的胸片,肺复张良好。箭头为肺边缘。术后病理报告为鳞癌,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2周返院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自觉呼吸状态比手术前状态轻微改善。

术后2周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

综上,简单总结一下严重肺气肿患者的PTNB活检:

(1)穿刺不怕广泛粘连,怕气胸;

(2)胸外不怕气胸,怕广泛粘连;

因此,内外联手,何惧之有?

放心实施经皮肺穿刺活检吧!

题外话

这段时间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wq/1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