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智慧讲堂丨影像科医生如何提高影像读片
影像科医生如何提高影像读片能力?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迅速,各种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对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片能力对于临床诊断工作至关重要,今天,天地智慧医疗特为各位提供四个专家总结的影像读片能力提升方法。 1、深刻理解X线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X线诊断的准确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X线影像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基础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诊断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为了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医生们在读片时应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简而言之即: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拿到一张X线照片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如照片位置是否准确,条件是否恰当,即照片是否满足X线诊断要求。为了不遗漏重要X线征象,读片时应按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 全面观察完成后,必须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因为同样的X线影像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即所谓的“异病同影”;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或不同发展阶段也可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 另外,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史和接触史,以及其他重要检查,如生化检查、病理检查等,对于X线诊断结论的正确性也非常重要。 2、加强对基本病变X线征象的认识和鉴别 X线诊断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之余,加强对基本病变X线征象的认识对阅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重要。例如胸部病变基本X线表现包括肺气肿、肺不张、肺实变、结节状阴影、肿块阴影、空洞与空腔、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增厚、钙化等十余种表现,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基本X线表现,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X线诊断。充分认识各个部位的基本X线表现,可以为下一步X线诊断结论的提出做出良好基础。 3、异常影像表现病理基础的分析 无论哪种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总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改变结果的外在反映。因此,发现异常的影像表现时,我们应努力去分析和推断各种表现背后的病理学机制。 X线片的表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疾病本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如何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是X线读片必须掌握的方法。通过合理分析产生异常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可以大大提高X线诊断结论的准确性。 4、养成辨证思维习惯,避免僵化和死板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过程性的,有一定的时间跨越。在疾病早期进行X线检查,往往阳性发现不多,甚至无阳性发现。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发病后10天内,甚至2周内的临床症状已经很明显,但X线仍不能做出诊断。此时医生们应该结合临床建议,进行密切随访。 有些疾病除了常见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能出现不典型、少见的表现,如肺癌大多呈肿块阴影,但也可因坏死而出现空洞,导致表现不同;肺泡细胞癌时,表现更加不典型,鉴别诊断颇为困难。 还有些疾病会出现多种X线表现,面对这种情况,医生们应在复杂中抓住主要矛盾,并排除次要矛盾的干扰。在读片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影像表现的多样性,可以养成良好的影像读片思维习惯,对医生们读片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国白癜风名医堂专家白殿疯不怎么白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jxfqz/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片时间肺部大片阴影鉴别诊断
- 下一篇文章: 科普24个字母AX系统读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