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祛除白癜风攻坚战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16700.html

大象新闻记者夏萍申子仲

6月26日上午,晴天里的大日头,开始了又一天的肆无忌惮。

郑州市中原区朱屯西路与西十里铺路交叉口北侧路东的铁皮围挡,长约20多米,宽近9米,占去了半幅路面。围挡内堆放着10多根外径1米左右的水泥管子,一辆中型吊车正在吊土。新破开的施工作业面深达4米,3名农民工在闷热的地坑里给污水管道“动手术”。头顶烈日赶来的,还有几位是身穿工装、制服的。他们,又是来“凑”什么热闹?

“病”来得突然

铁皮围挡“包扎”起来的污水管道病灶,属于中原区桐柏办火二(老火电二公司)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集中了17个小区、余住户。所有小区均系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家属院,涉及企业机关包含二砂、国棉三厂、水工机械厂、区法院、二柴、一钢等等,清一色“火柴盒”老式居民楼。

上午9点多的时候,来了一支身穿浅蓝色工装的队伍。带队的是社区书记校云蕊,52岁,党龄10年,二级网格长。

“小区楼房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地下管道也是同步铺设,用的材料也不一样。”校云蕊介绍说,今年春节前,西十里铺20号院的居民忽然反应院子里排水不畅,起初社区以为就是院子里污水管道的“自身问题”,便组织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而“艰苦奋斗”一番后,疗效并不明显,可一时也找不出“病根儿”。

此后的几个月,相邻的19号院、号院,接连发生雨后积水“病症”。“我们也奇怪啊,前年郑州那场大暴雨,我们社区都没啥大灾,今年春节过后,咋开始‘犯病’了?”

雨后的小区积水问题,害苦了不少居民。校云蕊书记说,他们社区有2个专属网格、51个微网格,微网格配置有个网格员,元月底到3月中旬,所有的微网格员都被发动起来,一直在苦苦寻找“栓塞”的病因。

“任是谁,都不可能不发牢骚”

李锦权,76岁,党龄50年,火二社区微网格员。

李锦权在19号院东院住了35年,退休前是国棉三厂的工会主席,退休后长期担任小区楼长。他回忆说,19号院建成已经将近40年了,最先这一片都是土路,各个小区只管铺自己院子里的地下排水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所在的朱屯村才正式铺设了地下排水管道。

“那时候哪家企业建房,哪家企业负责配套连接主管儿,慢慢地相连成片,产权归属也很难说清。”今年春节前后,19号院等几个小区先后发生排污不畅。作为最基层的微网格员,李锦权老人也没少跟着忙活。他记得2月至5月上旬,先后在3个小区,以及西十里铺路北侧,组织过4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吸污。“办事处和社区协调了大型吸污车,直接开进小区,或者打开路上的窨井盖,往外抽污水清淤。最多的一次抽了满满3车,足有10来吨。”

抽污水的办法虽然及时,但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急诊”,治标不治本,群众依旧有怨言。李锦权说:“吸污车得等雨停了放晴天再行动,院子积水严重,还有味儿,任是谁,都不可能不发牢骚。”

吸污排查找病灶

“抽污水的办法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笨办法,倒也帮我们找到了‘病灶’。”高应招,34岁,党龄14年,桐柏路办事处统战员,二级网格员。当天快10点的时候,高应招也赶到了现场,他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今年2月街道办接到社区反映后,一边积极组织吸污车救急,一边全力联系城管、市政部门查找病根寻求良方。

“原来是想着,最好能找到当初埋管子时候的设计规划图纸,然后按图索骥找到病根。但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高应招说,由于地下管网牵扯到自来水、燃气、电力、供热等多家部门,且排污管道因“主家”太多、时间太久,刚开始根本无从下手。办事处也只好“硬着头皮,每逢积一次水,就组织吸污车来抽一次。最后一次从号院,沿西十里铺路由北向南抽了将近米,实在抽不动了。我们由此初步估计,“病灶”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也就是19号院门前这一段。”

听办事处书记详解“1+4+3+1”

在桐柏路办事处书记汪永峰的办公室案头,还摆着两份《情况说明》。说白了,就是关于西十里铺路排污治理的“求援信”。

汪永峰,47岁,党龄21年,一级网格长。

“自从今年3月‘数治中原’上线以后,类似的问题处理起来,效率高多了。”汪永峰亮出自己的手机,点开了他所说的“数治中原”。这是中原区自今年3月上线的一款政务APP,也是中原区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1+4+3+1”的操作平台。

其中第一个“1”,指的就是“数治中原”平台。在当天的采访中,大象新闻记者所见到的每一位网格员,手机里都安装有这款办公软件;

其中的“4”,指的是“四协同”。汪永峰书记介绍说,这是网格化工作方法的“核心”。目的是将社区、街道、区直职能部门、市直职能部门,通过智能网络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攥”成铁拳,以期精准发力,高效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

其中的“3”,是指“三个清单”:权责清单、考核清单、职能部门对应清单;

最后一个“1”,指的是具体事项目标。“终极目标是推动网格化治理成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每项具体工作,都有对应的部门、人员、进度,甚至立项编号。”汪永峰说,比如西十里铺污水治理项目,立项编号是“ZY”。

城管人的“丰满理想”

ZY,无疑是中原区的拼音首先字母。23,应该是指今年。,应该是立项日期。也就是说,具体立项时间,是在记者采访的此前一天。可此处排污治理点的铁皮围挡,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立起来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其实我们早在3月份,就通过‘智慧城管’接到了桐柏路办事处的‘吹哨’。”说这话的,是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市政科科长尚振营,58岁,党龄25年。

当天10点多赶到施工现场的尚振营说,他们最初的理想很丰满,寻思着能找到当初的规划图纸,以便精准定位“病灶”,但是现实却很“骨干”。

5月中旬,借着郑州市城管局“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三项治理的契机,中原区城管局大兴调研之风,专门针对西十里铺多个小区的积水问题,在火二社区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老居民代表的意见,最终决定来一次“手术”,彻底根治“顽疾”。

当围挡立起来,道路开了膛,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排污管道太复杂了。”敖明成,50岁,29年党龄,中原区城管局市政养护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他们原计划是找到“病灶”后,采用疏通办法,将原有管道内的淤泥和堵塞物彻底清理干净,并预留清污口,方便今后出现类似情况后的疏通。没想到破路后才发现,排污管道粗细不一、材料不一、伤情不一。“有20公分口径的陶瓷管,有40公分粗的胶皮管。有的胶皮管已经塌陷变形,都是用了30多年的老管道,眼看就‘扛’不下去了。”

城管局上下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qizhongzl.com/fqzgb/19679.html